Is this the real life? Is this just fantasy?——寅次郎的故事
去年是日本的国民电影《寅次郎的故事》(男はつらいよ)五十周年。本集我试图分析它的一些罕为人知的魅力。
Episode 21: 作为心象风景的浅草 [Asakusa as Imaginary Landscape]
对于游客而言,浅草的位置不一定很高。但在百余年的叙事里活下来的 ero guro 风浅草是烂熟而迷人的。
四十年前的少女偶像 [Pink Lady]
一九七六到一九七九年,二人偶像组合 Pink Lady 的风头甚至超过廿一世纪的 AKB48。但今天的人们想起一九七零年代末、八零年代初的日本流行音乐,基本不会有她们的位置。留在历史上的是细野晴臣、坂本龙一、和 YMO。这是我们在思考中国的「文化输出」问题时的参照。
艺术的对手——Ian Buruma《A Tokyo Romance》读后
「七零年代」和「东京」这两个关键字放在一起,就是我的色情小说。今天我们来谈荷兰作家马毅仁(Ian Buruma)刚刚出版的回忆录《A Tokyo Romance: A Memoir》。
Beyond ‘City Pop’——大泷詠一的创作特点
今天是《大泷詠一作品集 III》和 Celia Paul 的《若在梦中相逢》(夢で逢えたら)2018 新版上市的日子。借此机会,我们一起摆脱「City Pop」这个寡淡无味的标签,来研究这位领先时代二十年的伟大艺术家。
Erotic Grotesque Nonsense:穷风流礼赞
エログロ(Erotic Grotesque)不是重口味,至少不只是重口味。它不是比残忍、比血腥、比变态。ナンセンス(Nonsense)?ナンセンス就是自由。大正万岁,エログロ万岁。
椎名林檎:本格视觉系 curator
本期借其新专辑《逆輸入 ~航空局~》发布,谈谈椎名林檎。The Carpenters——「虽然喜欢她们显得有点土,但还是喜欢。」椎名林檎——「虽然有点听不懂,但喜欢她好像显得自己很酷。」椎名用官能性解决了涩谷系音乐的性冷淡问题,创造了所谓新宿系,但其音乐创作理念依然是涩谷系的——去地域、去语境化的 cultural/genre sampling。
柳宗悦的活用
柳宗悦在一九二零年代思考什么是日本的文化身份,这也是今天的中国人思考的问题。民艺理论和大日本帝国时期(1868–1947)的民族主义脱不了干系,但它也是柳宗悦活用西方哲学、Arts & Crafts Movement、禅宗、茶道的集大成者。东方主义无罪,文化身份本来就必须经过人为的刻意构筑才会出现。
民艺、职人、与中国文化身份
柳宗悦的「民艺」,在无印良品、深泽直人、以及时尚和生活方式媒体的推广下为人熟知。但精致和典雅不是民艺的特点,拙朴粗糙才是。民艺也是一种凭空构筑出的概念,它和日本人追寻自我文化身份的历程息息相关。